安装确认:
检查并记录所有设备(如空调机组、风机、过滤器、风阀、温湿度传感器、压差计等)的型号、规格是否与设计文件一致。
确认设备安装位置、方向、连接(管道、电气、控制线路)符合设计图纸和制造商要求。
检查公用设施(如电源、压缩空气、纯水、排水)的连接状态和参数满足设备需求。
确认相关标准操作规程草案已准备。
运行确认:
启动空调系统,确认所有设备(风机、电机、加湿器、制冷单元、加热单元、控制阀等)能按设计要求正常启停和运行。
测试控制系统功能,如温湿度设定、显示、记录、报警功能是否有效。
测试房间之间的压差梯度是否能建立并稳定维持在规定范围内(如通过调节风阀)。
测试系统在不同设定工况下的运行稳定性。
确认自动控制逻辑(如连锁、保护)功能正常。
洁净度性能确认: (这是核心环节)
风速与风量: 测量高效过滤器送风口的风速和风量,确认其均匀性并满足设计要求。
气流流型: 通过可视化方法(如发烟试验)观察并记录洁净室内的气流方向,确认其为设计要求的类型(如单向流、非单向流),且能有效减少涡流和死角。
恢复能力测试: 测量洁净室在模拟污染事件(如开门、人员活动模拟)后,悬浮粒子浓度恢复到规定水平所需的时间。
悬浮粒子浓度测试: 按照ISO 14644-1或其他适用标准,在静态和/或动态条件下,在规定的采样点测量空气中悬浮粒子的浓度,确认达到相应洁净度级别(如ISO 5级、7级等)的要求。
气流测试:
压差测试: 在系统稳定运行状态下,准确测量并记录所有关键区域之间(如洁净室与走廊、不同级别洁净室之间)以及洁净室与外界的压差,确认压差梯度符合规定要求。
温湿度测试: 在系统稳定运行状态下,在规定时间内多点监测并记录洁净室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,确认其维持在规定的范围内。
高效过滤器完整性测试: 对所有高效过滤器进行扫描检漏,确认其安装边框和滤料无泄漏,过滤效率符合要求。
微生物环境监控(如适用): (特别是制药、生物技术、无菌医疗器械等)
在静态和动态条件下,进行沉降菌、浮游菌和表面微生物(接触碟或擦拭法)的取样和测试。
确认微生物负荷水平符合相应洁净级别和产品的工艺要求。
验证报告:
所有验证活动的结果、原始数据、图表和结论应汇总形成一份完整的验证报告。
报告应清晰说明洁净室是否满足所有预定的接受标准。
报告中应包含对任何偏差的分析和处理记录。
验证报告需要经过审核和批准。
关键点:
依据标准: 所有测试方法和接受标准应基于公认的标准(如ISO 14644系列、GMP附录、行业指南等)和用户需求说明。
状态: 测试需明确是在静态、动态或两种状态下进行。
代表性: 采样点的位置和数量应具有代表性,能反映整个洁净室的环境状况。
仪器校准: 所有用于测试的仪器仪表必须在校准有效期内。
人员资质: 执行测试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培训。
文件记录: 整个验证过程必须有完整、清晰、可追溯的记录。
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