密闭操作:在产生废气的工艺设备(如刻蚀、沉积设备)上加装密闭罩,减少气体外泄。
替代材料:优先选用低毒性或无害的工艺气体(如用氮气替代部分易燃气体)。
工艺调整:优化参数(如温度、流量)减少废气生成量。
定点抽吸:在废气产生点设置负压抽风装置(如万向抽气臂、排气罩),直接捕获气体。
管道设计:采用耐腐蚀材料(如PTFE不锈钢)铺设密闭管道,防止泄漏或二次污染。
活性炭吸附:适用有机溶剂、酸性气体(如异丙醇、氨气),定期更换炭床避免饱和。
化学洗涤塔:
酸性废气:用碱液(如NaOH)中和。
碱性废气:用酸液(如H₂SO₄)中和。
可溶性气体:用水吸收(如HF、HCl)。
直接燃烧:针对易燃废气(如氢气、甲烷),高温分解为CO₂/H₂O。
催化燃烧:低温催化剂分解VOCs,降低能耗。
高温焚烧:处理剧毒气体(如硅烷、磷烷),需配备二次净化装置。
等离子体分解:利用高压电场分解难处理气体(如全氟化合物)。
生物过滤:微生物降解低浓度有机废气(适用实验室场景)。
高效过滤:经处理的废气需通过HEPA/ULPA过滤器,拦截残留颗粒物。
排放监测:安装气体传感器实时检测排放浓度(如TVOC、酸性气体),确保达标。
烟囱高度:根据排放物性质设计足够高度的排气筒,促进气体扩散。
防回火装置:易燃废气管道加装阻火器、止回阀。
应急处理:设置自动切断阀、紧急排空系统应对泄漏。
定期维护:清洗洗涤塔、更换吸附剂、校准传感器,确保系统有效性。
人员防护:操作人员需佩戴防毒面具、护目镜,并接受应急培训。
法规遵循:符合地方环保标准(如EPA、ISO 14644)。
处理记录:保存废气检测数据、设备维护日志,确保可追溯性。
关键原则:根据废气成分(毒性、浓度、化学性质)选择组合技术,例如:
酸性废气:洗涤塔 + 活性炭吸附
VOCs废气:催化燃烧 + 高效过滤
剧毒气体:高温焚烧 + 二级洗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