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级过滤机制
采用初效→中效→高效(HEPA/ULPA)三级过滤,逐步拦截颗粒物(如粉尘、微生物)。
末端高效过滤器对≥0.3μm颗粒的过滤效率可达99.97%以上(如H14级HEPA)。
分子级污染物控制
配置化学过滤器(活性炭、浸渍滤芯)吸附酸性气体、VOCs等化学污染物。
定向气流设计
单向流(层流):适用于高等级洁净区(如ISO 5级),采用顶部FFU送风+地板格栅回风,形成垂直/水平层流。
非单向流:通过合理布置送风口与回风口,减少涡流区。
压差梯度维持
洁净室对相邻区域保持正压(如+10~15Pa),防止外部污染侵入;特殊区域(如生物安全实验室)维持负压,控制内部污染物外泄。
温度稳定性
将温度波动控制在±0.5℃内(如半导体光刻区22±0.3℃),避免热膨胀影响设备精度。
湿度管理
防静电需求:维持40%~60%RH,减少静电积累(电子行业)。
抑菌需求:控制<45%RH抑制微生物繁殖(制药行业)。
工艺需求:特定工序需低湿环境(如锂电干燥房<1%RH)。
新风补充
按人员呼吸需求(≥30m³/h/人)和排风补偿量输入新风,保证空气品质。
循环风比例优化
高循环比(80%~90%)降低能耗,同时通过新风阀调节保证CO₂浓度<1000ppm。
节能设计
变频风机按负荷调节风量。
热回收装置(转轮/板式换热器)回收排风能量。
安全保障
易燃环境采用防爆电机。
排风系统与废气处理联动(如酸性气体排风需耐腐蚀)。
智能调控
传感器网络(温湿度、压差、粒子计数器)实时反馈,自动调节阀门/风机。
备份设计
关键区域空调机组N+1冗余,故障时无缝切换。
应用场景差异:
电子洁净室:侧重温湿度稳定性和静电控制。
制药无菌车间:强调微生物拦截及压差梯度。
生物实验室:需负压隔离和高效过滤病原体。
系统设计需结合工艺需求、能耗及成本综合考量,并定期验证性能(如ISO 14644认证)。